隨着人口日益老化且港人平均壽命延長,醫療開支不斷增加,醫院管理局推出多項措施開源節流,其中包括引入非原廠藥物,降低藥物開支,以及增加在內地採購醫療儀器,初步預計節省十億元。

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日前向傳媒表示,2023/24年度單是醫療及其他儀器的採購與維修保養開支已高達57億元,經一系列優化措施後,相關開支最少減10%。醫管局初步估算經推行各項措施,可合共節省超過10億元,未來會繼續推行智慧醫療等項目以善用公共資源,減少浪費。
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稱,內地出的醫療器械,無論質和量,提供的選擇都非常高。他說:「現在這刻來説,我們用內地儀器比例少,同事買儀器一定要熟習使用才行。」
醫管局每年購買藥物的開支高達100億元,去年底成立成本評估小組跟藥廠議價,當中有七成藥廠願意減價,平均減幅多達兩成。醫管局亦會主動引入非原廠藥,以降低藥物開支及增加藥物供應。而為確保新藥安全有效,醫管局會加快化驗流程。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指,這些藥的主要成分一定要有參考數字,「例如我聲稱這款藥有十毫克主要成分,我們要化驗究竟是否有十毫克,會否太多太少。太少沒有療效、太多有副作用」。
醫管局透過應用創新科技實現綠色高效醫院,醫管局總項目經理(工程)源栢樑表示,公立醫院全天候運作,用電量佔香港3%。為配合特區政府推出的4T約章,醫管局訂立了2023年節能5%的目標,實際節約7%,超額完成。醫管局計劃2035年減少15%至20%用電量,2050年進一步減少30%至40%。